欢迎访问上海画明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

当前位置: 首页>>环保热点>>正文

香港空气质素议题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

类别:环保热点 作者:画明环境发布时间:2021-05-14 17:59:46 浏览人次:1 K

香港空气质素议题

空气质素欠佳会为公众健康带来风险,包括市民增加入院次数甚或过早死亡。本港社会需要就此承担额外经济及社会成本。

本港目前采用的空气质素指标,于1987年订立,为7种空气污染物定下浓度标准,包括﹕二氧化硫、总悬浮粒子、可吸入悬浮粒子、二氧化氮、一氧化碳、臭氧和铅。

空气质素指标量度7种污染物在不同时间的浓度,例如可吸入悬浮粒子在24小时及整年平均数,合共有14个空气质素指标量度7种污染物。

近年来,空气污染成为本港及国际社会的重要环境议题。本地及外国商会、公众以至环保团体一直要求政府改善空气质素,以及更新空气质素指标。一本国际著名杂志于2004年,以维港充满烟霞的相片作为杂志封面,显示本港空气问题严重,成为本地重点话题。

总括而言,香港的空气质素议题包括﹕

  1. 现行空气质素指标过时-与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素指引比较,本港目前沿用的空气质素指标所订下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标准较宽松。

  2. 路边空气质素欠佳- 据政府空气监测站数字,在2011年全年,路边空气监测站,包括旺角、中环及铜锣湾约有两成时间录得空气污染指数逾100,超过目前法定标准,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。

  3. 未有公布微细悬浮粒子资料(PM2.5) – 直至2011年11月为止,政府的空气污染指数仍未公布微细悬浮粒子的资料。

在公众要求下,香港政府在2012年1月宣布会更新空气质素指标,预期于2014年生效。新指标会为微细悬浮粒子设立浓度标准。

香港空气质素议题以及如何适应气候变化

在12个新空气质素指标中,6个会采纳世界卫生组织达㺫空气质素指引前的中期目标一或二。其余6个世卫没有设立中期中标的指标,政府会采用世卫的空气质素指引作为目标。

如何适应气候变化

适应气候变化,旨在减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威胁。适应气候变化与纾缓气候变化不同,后者侧重于解决引致气候变化的根本问题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。

气候变化正为各行各业带来负面影响,如何处理有关问题,是社会必须考虑的因素。

举例来说,热浪是其中一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。根据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于2010年发表的研究,本港死亡率与炎热的天气有密切关系,当每日平均温度升至摄氏28.2度或以上时,本地死亡率会增加1.8%。

计划良好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,可以减少相关风险。有关措施既可以是有系统的酷热天气警告,提醒公众应对即将来临的酷热天气,又可以是加强基础建设应对暴雨或海平面上升的能力。整个社会亦应协助较易受影响的群组,例如长者或低收入人士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。

另一些可能出现并与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有关的例子,包括由极端天气或雨水分布不均所引致的洪水或干旱。因洪水或干旱所带来的间接威胁,例如粮食安全问题等,都需要处理。

港府曾于2009年委托顾问进行《脆弱性及适应能力评估》,并找出8个较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范畴:

  1. 生物多样性及自然保育

  2. 建筑环境及基础设施

  3. 商业及工业

  4. 能源供应

  5. 金融服务

  6. 食物

  7. 卫生健康

  8. 水资源

政府于2007年成立由环境局牵头的气候变化跨部门工作小组,监察和统筹有关政府决策局和部门实施合适的适应气候变化策略。截至目前为止,政府未有公布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管理计划。

部分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无可避免。世界绿色组织建议政府制定适应措施,以保护生物多样性、公众卫生健康、较受影响的一群包括老人、产业及经济基建。


标签: 气候问题

返回顶部